聯絡服務專員 Todd Ting:09:00~18:00 (GMT+8)
zh-tw
  • zh-tw
  • en

Heavy Ion Therapy 重粒子放射治療

重粒子治療(Heavy particle therapy)是利用碳或氦等高能粒子來 治療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。這些粒子相對於質子具有較大的質量和 電荷,因此能夠增強生物效應(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, RBE)。透過增強的生物效應,重粒子治療在給予相同劑量的情況 下,能夠產生接近光子或質子三倍的破壞(RBE=3),對癌細胞造成更大的治療效果。 

優勢

重粒子具有較高的生物效應(RBE),尤其對於部分對放射具有抗性的癌症特別有效。同時,重粒子的布拉格尖峰現象更為明顯,若能精準對位,獨特的物理特性使得劑量分布更加集中,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害。 

  • Bragg峰精確性:在腫瘤深度處提供最大劑量,並將出口劑量降到最小。
  • 高RBE:碳離子會引發密集的電離軌跡,造成群聚的DNA斷裂,這使得癌細胞更難修復。
  • 降低氧依賴性:對低氧(缺氧)腫瘤區域更有效,這些區域一般光子治療X射線的效果較差。

適合重粒子治療的可能適用於以下情況: 

  1. 具放射抗性之腫瘤例如惡性肉瘤(sarcoma)、黑色素瘤 (malignant melanoma)及腺樣囊狀癌(adenoid cystic carcinoma)等。這些腫瘤對於光子的反應較差,然而重粒子因為具有較高的生物效應,對於這類腫瘤可能有較高的治療效益。 
  2. 顱底部和脊髓腫瘤例如脊索瘤(chordoma)和軟骨肉瘤 (chondrosarcoma)。因貼近重要器官,類似於質子治療,重粒子有機會給予較高劑量,達到比一般光子治療更好的控制效果。 
  3. 消化道及泌尿道腫瘤根據日本的研究成果顯示,重粒子治療在肝癌、胰臟癌、直腸癌、腎臟癌等消化道及泌尿道方面的癌症治療上,有相當不錯的成效。

有關重粒子治療技術演變

  • 被動散射:早期的束流整形技術,使用散射器和孔徑;簡單但不夠符合腫瘤形狀。

  • 主動鉛筆束掃描:磁性引導的狹窄碳離子束"點"進行三維劑量繪製。

  • 基於生物學的計劃(LEM模型):將RBE變化納入治療計劃中,以達到最佳的腫瘤控制。

  • 體內劑量驗證:基於PET的正電子發射體監測,確認劑量的遞送。

未來方向

  • FLASH碳治療:超高劑量率的方法,進一步減少正常組織的損害。

  • 緊湊型加速器與轉台:減少設施大小和成本,擴大使用範圍。

  • 組合療法:與免疫治療或放射增敏劑聯合使用,產生協同效應。

  • 適應性治療:實時影像與計劃適應,應對解剖結構的變化。